close


日前傳出世新大學與大陸大學簽署《研修承諾書》,因內文強調「不從事任何有關一中一台、兩個中國、台灣獨立等方面活動」的說法,導致文件被扣上「一中」的標籤。為平息爭議,台灣大專校院五大協進會日前發出共同聲明,強調台灣需具備與全球高等教育市場競爭及接軌的能力,對於陸生及外籍生皆應等同視之,反映台灣高教走向市場化的意圖,台灣師範大學副校長吳正己坦言,身處少子化時代,大學力求生存,否則其餘免談。

花蓮火鍋推薦預購年菜單尾牙活動>高雄伴手禮推薦

吳正己表示,自己也曾聽聞不少大學教授或高階校務主管對外呼籲,希望來台就讀的大陸學位生人數可再增加,緩衝少子化的衝擊;但開放陸生來台灣就讀學位已7年,如今每年來台陸生數量平均落在4000人左右,「這樣人數是政治成果,兩岸卡在政治因素,大陸釋出的食尚玩家台北捷運美食陸生人數一定有所限制,短期之內想獲得大幅度增加,並不容易。」廣設大學 資源被稀釋

「就長遠的角度來看,兩岸不交流是不行的」,吳正己提到,大陸高教在這10年飛速進步,政府挹注經費及資源大幅增加,諸如北京大學、北京清華大學、上海交通大學等名校,一年獲得的預算補助皆超過百億人民幣;反觀台灣,官方提供給大學的補助雖沒有減少,但在1990年代中期開始廣設大學,「高等教育擴充太快,資源因此被稀釋」。面對大陸積極發展高等教育,台校無不感受到強大的市場壓力,吳正己認為,不需要以負面或害怕的角度,去面對大陸高速成長的高教市場,「換個角度來說,這對台灣的大學具備激勵效果,大家都希望不落人後,公私立大學都積極募款,並投入海外招生。」英教育完善 台可借鏡《研修承諾書》之所以爆發,仍肇因於兩岸敏感的政治因素,吳正己卻認為,「大學本來就具備學術自由自主,如果沒有把持這個基本條件,便失去辦大學的目的。」但面臨少子化困境,大學也必然面對「生存問題」,為求穩健經營學校財務,高教產業化不失為一條可行的途徑。吳正己以英國為例,特別強調其完善發展高教產業化,除了多所高等學府聞名海內外,也積極發展推廣教育及補充教育,並大量招收國外學生,「英國整體高教產值比汽車產業產值還高」;此外,瑞典烏普薩拉大學教育學院近7成學位生是境外生,而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的境外學生也以中國及印度生為最大宗,如此不只增加學校收入,也達成境外交流,做法值得台灣參考。(系列四之三)(旺報)




BB715669F9719147
arrow
arrow

    鄭智翔燦埋氣囤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